“兴趣班”的选择 切不可盲目或攀比
“兴趣班”的选择 切不可盲目或攀比
专家:让“兴趣班”变成真兴趣 还需从孩子心理入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青少年的培养越发重视,一些家长恨不得在孩子还没有出世,便将他今后10年、20年甚至更加久远的人生都规划的妥妥帖帖,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特别是近些年,当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兴趣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更是让众多家长仿佛又看到将自己孩子再提升上一个档次的希望。在选择兴趣班这件事上,一份正确的心态非常重要,如若不然,兴趣班便很可能变成剥脱孩子童年的“凶器”。
在为孩子挑选兴趣班时,许多家长出现了“普遍培养,重点选拔”的盲目心态,有些家长出现了将自己曾经未完成、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移情心理,甚至一些家长还出现了相互攀比的心态,例如,谁谁家的孩子学了什么,我家孩子也得学等等,却独独缺少了征询孩子的意见、考虑孩子的兴趣……,孙主任说,兴趣班本应是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开发天赋和潜能的一种存在,但由于一些家长的本末倒置,使得兴趣班不但没有起到它应起到作用,反而让孩子对更多事情失去了兴趣,甚至扼杀了一些本应可以发展很好的天赋。那么,在如何挑选孩子兴趣班的问题,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选择的目的性很重要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首先要明确目的性,而目的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发挥优势,也就是说,家长可以从孩子比较有天赋的方向选择,例如,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敏感和兴趣,看到有人跳舞,便会不自觉的跟着舞动,而且韵律感十足,那么,家长就可以考虑朝这个方向选择。另一个方面,是补短板。例如,有些孩子体质比较弱,可以学习一些体育项目,来增强体质,或者,有些孩子反应不是很灵敏,家长可以选择学习一些珠心算、快速记忆等课程来练习。
由于最初的目的性不同,家长在随后的培养和教育方式上也要注意要有所差异。例如,如果是为了发挥优势,那么,证明孩子在这方面是存在一定天赋的,因此,在学习上很有可能要比其他孩子快,这时,家长要注意正性鼓励,并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以增强其自信心,让其感受到乐趣,进而更加愿意学习;但如果是为了补短板,家长的教育方式则与前者要大不相同了。因为孩子本身便不擅长,所以在学习上难免落后于其他同学,这时家长要切记不要频繁的让孩子与他人比较,以免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进而对该项目出现抵触情绪。建议家长可以多以自己孩子为尺,只要比之前进步,哪怕只是一小点进步,也要给予孩子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慢慢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体验中发现“天赋”
上面提到,在兴趣班的选择上,可考虑选择孩子比较有天赋的项目,只是,提到“天赋”这一比较模糊的概念,不仅让一些家长犯了难,这话怎么说呢?因为,在有些家长的眼里,自己孩子就是最好的,因此,不免产生“我的孩子,什么都有天赋”的想法,还有一些比较理智的家长,也不免为如何确定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赋而苦恼。家长可以选择用体验的方法,来确定孩子到底在哪方面比较具有天赋。“在合适的年龄给予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如果孩子具有某类天赋,那么他会有所表现。”例如带孩子去听音乐会、看戏剧、看画展、读绘本,到大自然中去接触树木、花草等。作家龙应台曾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孩子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可以说,玩耍是天地间一切学问的根本。
选课切不可“揠苗助长”
孩子的兴趣培养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揠苗助长,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年龄的孩子学习效果不同,例如,孩子的幼儿时期,由于此时期正是孩子性格塑造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适应能力,而不是专注于某一项或几项的兴趣上。随着孩子的年龄成长,孩子的能力水平自然会有所提升。此外,如果孩子有明显的多动倾向、情绪障碍、自闭倾向的,应为孩子选择一些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如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不过,这几项心理问题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界定,因此,当孩子经常表现出多动或情绪焦虑、恐怖、抑郁等情况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的心理医院进行专业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因心理问题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最后提醒家长,切不可以为为孩子选择好兴趣班便万事大吉,在之后的学习中,家长更应参与进去,与孩子经常互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