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日记 ——市卫生健康发展服务中心检验管理部张玥
时间:2020年2月20日 地点:襄阳 天气:晴
奶奶,今天是我来到湖北襄阳支援的第七天,昨天不知为何梦到了您,正好刚做完实验,向您汇报一下。我很好,请放心!
出发那天很匆忙,刚从新冠检测实验室中出来,就通知1小时后出征湖北。为了赶在风雪来临前出发,行囊中甚至没来得及放一件换洗的衣物。爸妈闻讯匆匆赶来,只在单位门口见了一面。爸爸说了两句话:“好,去吧!注意安全,听从指挥!”妈妈没哭,也没笑,只是一直沉默地盯着我看。我知道,她担心,不舍,但却支持我的决定。您的儿子儿媳一直都是心怀大爱,我也一样。在本溪疾控就能第一个冲上抗击疫情第一线,20多个日夜从未离开。支援湖北,您的孙女也定会第一个奔赴战场!只是遗憾,没能去成武汉。当年38岁的您为了扛起三院理疗科的大旗,远赴武汉跨专业进修,是否也如我来时的心情一样,肩负责任,怀揣初心,不计得失,不畏艰辛?
二月的襄阳,窗外飘着雪,没有空调暖气,室内温度10℃。东北来的姑娘,真的是觉得无比阴冷。家里的领导,同事知道这种情况都急坏了,多方打听,想尽办法给我们运送物资;省疾控的战友们从自己的行李中拿出取暖设备分给我们;襄阳市疾控和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的领导带着我们开着车满街地找还能买到的保暖物资的店铺……虽然很冷,但是奶奶,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天下疾控是一家了。真的,中国人,真好!
这些天,我与辽宁、福建的八名疾控援襄队员共同奋战在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为襄阳市疑似病例检测,出院病例确认及密切接触者筛查做核酸检测工作。这个实验室是临时改造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样本量远超我的预计,并且一直在不断的增多,甚至达到家里的几十倍!
昨晚坚守在实验室中的同志一直忙碌到凌晨五点。早上匆匆赶来时看到一双双布满血丝的双眼,虽然彼此刚认识不久,却莫名地感到,心,被揪得生疼。一个个疲惫的笑容,就是一直坚守在疫区核酸检测一线的战友能给予彼此,最温暖的鼓励和支持。福建、辽宁,天南地北的疾控人,因为肩上的责任,因为心中的坚持,不远万里,奔赴湖北襄阳,在这座本该很喧闹,如今却异常空寂的城市,成为彼此最亲密的战友,最坚强的依靠,为了同一个目标死战到底,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医者仁心,同袍之谊呢?
换上密不通风的防护装备,这身只能看到眼睛的太空人造型,已经日夜相伴陪我度过了一整个月。检验组的成员们,每次都会互相帮助,并在全部完成穿戴时再次查看完整及气密性。每次进入实验室前的那句:“鼓气,转身,好,进吧!”就像是一种仪式,交托责任,也保障安全。我们是一个整体,怎么来的,也要怎么回去,跟您每次查房前的仪式很像吧?
在实验室中,我们会核对样本信息,灭活标本,提取核酸后转移出来,进行扩增检测。听起来很简单,但厚重的防护和多层手套带来行动上的不便,护目镜和面屏长时间佩戴勒得头痛欲裂,更会起雾影响视线,浓重的氯及酒精消毒后的气味呛得人欲呕,口罩阻挡住病毒,也阻碍了正常的呼吸……在重重阻碍下高强度的工作,全神贯注,一动不动,一坐就是五个小时。说实话,长时间在实验室里坚持工作,很困难,也很遭罪,但我们早一分钟出具检测结果,患者就早一分钟放心,流调就可以早一分钟开展,医护人员也可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这样一想,我们的努力坚持,很值得。
您常说医者仁心,虽然没能像您一样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但疾控也是在预防、控制疾病。疫情面前,救治与控制缺一不可。为了大爱仁术,护佑健康的初心,疾控的战士们前赴后继奔赴战场,与医护人员同担风险,共抗疫情。我这也算是继承您的遗志了吧。
下午两点,终于走出实验室,勒痕遍布,汗湿衣襟,饥肠辘辘,头晕目眩。这种感觉已变成每日的常态,最开始还会缺氧呕吐,现在已经慢慢适应了。下一组战友已整装出发,一个笑容,一个眼神,完成了使命的交接,送战友扛枪上阵!
实验室的灯,从华灯初上,一直亮到艳阳高照,又亮到万家灯火。仪器不停,我和战友们在这几间小小的实验室中默默地轮换着。每天几百份的样品,就在这模糊了昼夜的交错中,按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着。
我们不接触病人,但却要近距离接触阳性标本;我们不用穿梭在病房之间;却要在实验室里保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我们没有白衣天使的美誉,人们都叫我们太空人;我们没有救治病患的数字,最好的成绩,就是疫情被逐渐控制,所有报道中都没有出现过我们。我想,疾控的战友们踏上的都是无声的逆行。所谓大爱无声,不过如此吧!
凌晨的襄阳大街,一种别样的美丽。希望她早日恢复繁华,希望这场战役早日结束,希望战友们都能平安回家,希望在天上注视着我的您知道,您的孙女,从未让您失望!
早安!襄阳!